4月22日是第50個世界地球日,主題是“珍愛美麗地球,守護自然資源”,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開展參觀濟南市第50個世界地球日科普展覽活動。記者了解到,濟南地熱資源全國領先,占總面積三成;劃定永久基本農田533萬畝,有效處置和充分利用閑置土地,促進土地節約利用;治理破損山體,力爭2019年年底完成綠色礦山創建工作,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
取暖更環保
濟南市地熱資源分布面積達3347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32.6%,在商河、濟陽、槐蔭、歷城、章丘等8個縣區均有分布。目前全市地熱資源允許開采量約為21萬m/d。濟南地熱水的水溫為34~95℃,具備較高的利用價值,非常適宜做洗浴、理療與游泳用水以及為供暖提供熱能、為溫室種植提供熱量、為水產養殖提供溫水。其中,位于平陰縣玫瑰鎮的地熱溫泉氡含量高達300貝克每升以上,國內罕見。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7年,濟南世紀英華學校就成為了濟南市區第一個地熱供暖項目。項目主要采用地熱取暖,地熱水進泵站之后首先進旋流除渣器除渣,再進除污器,隨后進板式換熱器。依靠整個泵站把地熱水的熱量置換出來,置換出熱量以后,溫度降低的地熱水再通過這個系統把它回灌到回灌井里,實現了取熱不取水。這種方式不會對地表水造成污染,避免造成沉降,每年可以減少煤炭燃燒200多噸,讓取暖變得更加環保?! ?/span>
保護糧食生產力
據了解,目前濟南市共有耕地面積643萬畝,其中劃定永久基本農田533萬畝,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任務。并且對劃定后的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在編制各項規劃、推進“多規合一”過程中,都與已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紅線相銜接。
近年來,濟南市加大閑置土地處置工作力度,建立審批綠色通道,加快建設手續辦理,細化分類處置措施,實行“凈地”出讓,將閑置土地處置同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和審批掛鉤等措施,處置和盤活利用閑置土地265宗,面積16782畝。
打造山體公園
據了解,濟南山區多石灰巖構成,石灰巖是燒制石灰的原材,也是優質的建筑石材。上世紀70 到90年代,人們開山修窯,極大破壞了山體生態,遺留下大量破損山體。破損山體不僅存在山體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隱患,也惡化了生態環境,成為一道道“城市傷疤”。
為治理“城市傷疤”,濟南市出臺了《濟南市山體保護辦法》,編制《濟南市山體保護規劃(2018-2025年)》,建立山體數據庫;對泉水直接補給區內177座山體劃定保護紅線,不再開發利用;將泉水直接補給區、白泉泉域、南部山區內的325座山體列入重點保護名錄。近年來,濟南市集中修復山體破損、巖石裸露帶來的城市景觀“外傷”,治理破損山體173座,面積2060萬平方米,打造了歷下區洪山、歷城區臥牛山等一批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