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郵箱:
- 863578962@qq.com;shunchangzj@sina.com
服務熱線:
- 0312-6123123
- 13703221780
公司傳真:
咨詢QQ:
863578962
6月14日,河北雄安新區安新縣大王鎮3個工程地質標準孔鉆探同時開工,標志著新區工程地質勘察正式拉開序幕。
負責此項工作的中國地質調查局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總要求,根據新區規劃建設需求,制定了雄安新區地質調查總體方案和2017年工作方案,確定了多項工作目標:構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地下透明雄安”,打造全球地熱利用樣板,建成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示范基地,為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運行管理提供全流程地質解決方案,為新區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提供基礎數據和決策支撐。
據介紹,從14日起,200多臺鉆探、物探、試驗等野外施工設備和1000多名施工技術人員將陸續投入野外調查工作。按照工作計劃,今年7月底將完成一期調查工作,提交階段成果,服務雄安新區總體規劃編制;12月底完成二期工作,提交年度成果,服務重點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
這一地質調查工作計劃投資6.59億元,利用4年時間,開展雄安新區“空間、資源、環境、災害、文化”綜合地質調查。2017年,將率先完成新區重點地區總體規劃工程地質調查、起步區地熱調查、土地質量調查等工作,為新區總體規劃編制提供支撐。根據工作方案,其中一項工作是開展雄安新區起步區三維地質結構探測,調查10000米深度內地質結構和地質參數,構建不同空間尺度三維地質模型。
圖片來自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網站新聞配圖
據外媒報道,近日加州能源委員會與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達成協議,將為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提供270萬美元用于開發低成本利用地熱資源技術,以便達到加州制定的在2030之前實現一半的發電量來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標,近日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已經啟動了由該資金資助的兩大地熱能利用項目。
地熱能是一種綠色環保、可再生的能源,地熱能發電為加州提供了6%的能源供應,如果能將地熱利用的成本降低,這一比例還將繼續上升。Patrick Dobson,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地熱能開發項目負責人表示“對于美國,特別是加利福尼亞,地熱能具有非常大的潛力。據測算,僅美國西部地區,傳統與非傳統的地熱資源就相當于美國一半的發電機裝機容量。但是商業化開發這些地熱資源需要我們開發更為先進的技術,以降低開發成本”
圖片來自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網站新聞配圖目前已經啟動的兩個項目中,第一個項目主要是用來測繪地熱資源的分布情況。第二個項目主要是利用模型工具來增強地熱發電站在不同的模式下的安全運行能力,從而使得其能與其他的可再生能源配合。
備注:由于環太平洋地震帶的存在,使得處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亞洲有著豐富的地熱能資源,也使得加利福尼亞擁有目前美國最大的地熱發電裝機容量。
《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明確規定,“十三五”時期,新增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11億平方米;新增地熱發電裝機容量500兆瓦。到2020年,地熱供暖(制冷)面積累計達到16億平方米,地熱發電裝機容量約530兆瓦。
2020年,地熱能年利用量7000萬噸標準煤,地熱能供暖年利用量4000萬噸標準煤。京津冀地區地熱能年利用量達到約2000萬噸標準煤。
相較于發展迅猛的風電、光伏,近年來,我國地熱能的發展一直處于默默無聞的狀態。
此次啟動的地熱能開發利用的“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在國家層面編制地熱能發展規劃還是第一次,這也意味著“十三五”時期,國家將地熱能發展放在重要位置,將全方位推進地熱能發展。
地球本身像一個大鍋爐,深部蘊藏著巨大的熱能。在地質因素的控制下,這些熱能會以熱蒸汽、熱水、干熱巖等形式向地殼的某一范圍聚集,如果達到可開發利用的條件,便成了具有開發意義的地熱資源。
地熱資源是指在當前技術經濟條件下,地殼內可供開發利用的地熱能、地熱流體及其有用組分,是一種清潔能源。地熱資源按溫度可分為高溫、中溫和低溫三類。溫度高于150℃的地熱以蒸汽形式存在,叫高溫地熱;90℃~150℃的地熱以水和蒸汽的混合物等形式存在,叫中溫地熱;溫度高于25℃、低于90℃的地熱以溫水(25℃~40℃)、溫熱水(40℃~60℃)、熱水(60℃~90℃)等形式存在,叫低溫地熱。高溫地熱一般存在于地質活動性強的全球板塊的邊界,即火山、地震、巖漿侵入多發地區,著名的冰島地熱田、新西蘭地熱田、日本地熱田以及我國的西藏羊八井地熱田、云南騰沖地熱田、臺灣大屯地熱田都屬于高溫地熱田。中低溫地熱田廣泛分布在板塊的內部,我國華北、京津地區的地熱田多屬于中低溫地熱田。
與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傳統的化石能源相比,地熱能源具備數量巨大、可再生和不污染環境三大要素和清潔、環保、就地取用等優勢。在當今倡導“低碳生活”和人們環保意識日漸增強下,地熱資源已愈來愈受到大家的關注。
開發利用地熱資源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需要
以氣候變化為核心的全球環境變化,正在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社會,成為當今人類社會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擴大能源來源,改變嚴重依賴煤炭和石油的能源結構,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重要途徑。
無疑,地熱資源是我國可再生能源家族中的重要一員。
2006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指出:“可再生能源,是指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為國家“能源發展的優先領域”。
2007年,《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抓緊制訂出臺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推進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水電、沼氣、生物質能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與建筑一體化的科研、開發和建設,加強資源調查評價。”同年,《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通知》中再次提出:“逐步改善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水電、風電、太陽能、地熱能、潮汐能和生物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
近年來,中國地熱資源利用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創造了明顯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據初步估算,2008年,中國地熱開發創經濟效益70.92億元,全國實現二氧化碳減排596萬噸。
中國地熱資源儲量較大,利用前景廣闊
我國是世界上地熱資源儲量較大的國家之一,尤其是中低溫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潛力巨大。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溫泉有2300多處,施工地熱鉆孔近4000眼。
我國還是世界上利用地熱資源較早的國家之一。
從20世紀50年代起,原來的地質部就已經陸續開展了全國溫泉資源調查和重點地區的地熱資源勘查評價工作。近年來,國土資源部又組織開展了全國溫泉和重點地區的地熱資源勘查評價,為國家探明了一批中高溫地熱田,初步掌握了全國2000米以內的地熱資源基本狀況和分布規律。
作為清潔能源的地熱資源開發,已經在緩解我國能源緊張的局面、保護環境等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目前,除西藏羊八井用地熱進行發電外,其余地區主要是地熱資源的直接利用,基本形成了以羊八井為代表的地熱發電、以天津和西安為代表的地熱供暖、以東南沿海為代表的療養與旅游和以華北平原為代表的種植與養殖的開發利用格局。
地熱開發利用的方式有供熱取暖、溫室種植、醫療、洗浴等。隨著經濟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熱的應用領域亦不斷擴大,尤其是淺層地熱能。通過地源熱泵技術轉換,不僅可以作為熱源用來供熱取暖,而且可以作為冷源用來空調制冷,還可以供應生活熱水。
目前,國土資源部正在組織開展全國地熱資源現狀調查評價、重要地熱區(田)的勘查、全國重要城市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等重點工程,以此查明我國區域地熱資源潛力,提出重點城市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方案,為國家宏觀決策提供科學、可靠的地熱資源基礎資料、動態數據和合理開發與保護建議。
為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加強礦產勘查開發領域的交流合作,促進我國礦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中國礦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國礦聯”)決定于6月在北京召開2017中國探礦者年會。
會議以“交流共享,合作發展”為主題,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實現投資者與勘探者之間的實質性交流,促進技術與資本的結合,打造真正意義上的礦業勘查開發平臺。屆時將邀請國土資源部領導出席會議并致辭,國土資源部有關司局負責人、國內外資深人士、專家及有經驗的企業管理人員,聚焦中國礦業界當前重大問題,進行政策解讀并闡述我國礦產勘查資本市場建設的發展路徑與起步方式。
一、會議時間與地點
(一)時間:2017年6月19—21日。
(二)地點: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北京市朝陽區北辰東路8號)。
二、主辦單位:中國礦業聯合會
三、支持單位: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中國黃金協會、中國化學礦業協會、中國鎢業協會、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中國地質學會、中國金屬學會和中國礦業報社。
四、承辦單位:
地質礦產勘查分會、地質與礦山裝備分會。
五、協辦單位:
選礦委員會、地熱開發管理專業委員會、礦產資源委員會、核地礦專業委員會、天然礦泉水專業委員會、綠色礦山促進工作委員會、礦業城市工作委員會、礦業國際促進工作委員會、民營礦業分會、全球地質礦產信息共享工作委員會、礦業經濟專業委員會、小型礦山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