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id="lvncx"></mark><wbr id="lvncx"></wbr>

    1. <i id="lvncx"></i>

          1. <ol id="lvncx"><tr id="lvncx"></tr></ol>

            <small id="lvncx"></small>
            保定順昌鉆井工程有限公司
            咨詢熱線:13703221780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相關資訊

            聯系郵箱:

            • 863578962@qq.com;shunchangzj@sina.com

            服務熱線:

            • 0312-6123123
            • 13703221780

            公司傳真:

            咨詢QQ:

            863578962

                        不燒煤、不燒氣,利用兩口深達地下千米的地熱井,就可供暖約20萬平方米,每年節省標準煤近5千噸,減排碳3千多噸。近日,記者在河南多地采訪了解到,在供暖需求不斷增長和環保約束不斷加碼之下,隨著新技術的突破,一種利用地熱能供暖的新型清潔供暖方式正在各地大力推廣。

            那么,這種利用地球內部熱能作為“天然大鍋爐”的新型供暖方式能否走進千家萬戶,破解供暖的環保之困?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熱從地下來 暖流入家中

            豫西冬季的黃昏,室外溫度接近零攝氏度,而進入三門峽市陜州區龍飛花城小區馬女士的家中,卻溫暖如春,墻上的溫度計顯示室溫23攝氏度。馬女士說,自己在郊區還有更大的房子,由于沒有暖氣,3年前搬進了這個小區。“因為有暖氣,我買了這個小區的房子,供暖效果一直很好,有時候太熱,還需要調小閥門。”

            龍飛花城小區是河南省較早嘗試地熱供暖的小區之一。由于小區與市區之間被黃河隔開,無法接入市區的集中供暖管網,小區建成后3年無法供暖,群眾意見很大。2012年,陜州區在龍飛花城小區引進首個地熱供暖試點。

            記者在這個小區看到,供熱系統只由一口取水井、一口回灌井和一個100多平方米的地下供熱站房構成,從深達1800多米的取水井中抽取地下約70攝氏度的熱水后,在站房內通過換熱裝置,將供暖管道中的自來水加熱到約45攝氏度,然后輸入居民家中。

            “地熱資源分布廣泛,通過分布式集中供暖,可以消除許多地區的供暖死角。”負責提供小區供暖的河南萬江新能源集團總經理侯濤說,通過龍飛花城項目的5年穩定運行,目前,集團供暖面積不僅在陜州區擴大到了5個小區,而且已經推廣到了河南黃河以南、不屬于傳統供暖區域的周口、開封等地區。

            除了清潔環保、供暖無死角,價格低廉也是地熱供暖的優勢之一。按照河南萬江新能源集團與居民的供暖協議,采暖費按房屋建筑面積的90%收取,每平方米費用16元,與當地其他供暖方式相比,普遍便宜6到7元。

            長久以來,周口市冬季都沒有暖氣,居民取暖只能用空調或燃氣壁掛爐。運用地熱供暖,周口市太康縣的銀晨國際小區成了全縣首個供暖小區。住戶赫賀說:“136平方米的房子,空調取暖一個月電費要700多元,壁掛爐的氣費更貴,而地熱供暖4個月不到2000元。”

            資源豐富適合國情 技術成熟前景廣闊

            “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我國地熱清潔供暖的應用前景廣闊。”研究地熱能源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汪集暘認為,從現實需求看,目前,我國北方冬季供暖的環保壓力不減;同時,黃河以南不屬于傳統集中供暖區域的中東部地區對冬季供暖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地熱供暖可同時破解這兩大難題。

            “地表至地下200米地熱屬于淺層地熱,200米至3000米地熱屬于中層地熱,3000米以下地熱則屬于深層地熱。”汪集暘說:“從分布看,我國深層高溫地熱資源稀少,主要分布在西南部,而中淺層適宜供暖的地熱多,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中東部,這就為地熱供暖推廣提供了可能。”

            根據中國地質調查局“十二五”期間對我國336個地級市以上城市的地熱資源普查,我國地熱資源年可開采量達26億噸標準煤,但目前實際開采量只有2100萬噸標準煤,其中適宜供暖制冷的地熱能年可開采量達7億噸標準煤。

            “與淺層地熱供暖占地面積大、資源利用效率低相比,中深層水熱型地熱供暖技術占地面積小,且資源利用效率更高。”汪集暘表示,從技術角度看,中深層水熱型地熱供暖技術的突破與完善為地熱清潔供暖推廣提供了條件,以河南萬江新能源集團的多個試點為例,一口深度1千至2千米的地熱井即可滿足約20萬平方米的采暖。

            在河南多個試點項目中,記者看到每個供熱站房內,地熱水與供暖管道中的自來水都各成循環系統,不互相干擾,也不直接接觸。而通過安裝在每個井口的密閉裝置,地熱水可實現全程封閉循環,取水井和回灌井井口還各自安裝了水量表,以保證地熱水100%回灌。

            “中深層水熱型地熱供暖的技術難點在于對地下水資源的保護。”河南萬江新能源集團新能源研究院院長高志強說,為了將地熱供暖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目前,通過聯合多家科研機構,依據不同地質條件已經研發出“取熱不取水、依灌定采、一采兩灌、加壓回灌”等技術模式,攻克地下水“100%同層回灌”難題,具備推廣條件。

            地熱能否破解供暖環保之困?

            近年來,我國冬季供暖的環保壓力不斷加大。為此,各地加大取暖熱源“電代煤”“氣代煤”。而今冬以來,隨著“氣代煤”范圍的擴大,天然氣氣源緊張,價格一路走高,部分地區甚至出現“氣荒”。

            有專家指出,供暖環保之困的出路在于調整能源結構,加大清潔能源的供暖熱源比例。當前,我國電力、天然氣等能源都存在供給缺口,但地熱資源豐富卻開發不足,地熱供暖技術的突破和應用可為探索清潔供暖帶來新路徑。

            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國土資源部聯合印發《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計劃“十三五”時期,我國新增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11億平方米。記者采訪了解到,盡管目前地熱清潔供暖大面積推廣已初步具備條件,但仍受三大障礙制約。

            據多家縣域的地熱供暖企業負責人反映,一些地方政府對于地熱供暖的認識還不足。記者在豫東某縣采訪時發現,通過省、市專家組的驗證,這個縣具備地熱供暖條件,然而,在與地熱供暖企業達成城區供暖協議后,這個縣因為對地熱供暖“不放心”,不惜毀約,在全國“氣荒”加劇的情況下,又引進了兩家燃氣和電力供暖企業。

            除了地方認識不足,對于地熱開發企業,政策的支持引導力度也不夠。據記者了解,盡管與風能、光伏等同屬于清潔能源,但目前在部分領域,地熱能開發企業還享受不到同等待遇。一名企業負責人說:“由于每年采暖只有4個月,為充分利用地熱,企業正在研發中低溫地熱發電,但由于享受不到新能源電價補貼,導致成本與電價倒掛,無法并網。”

            業內人士反映,缺少統一的行業技術標準也是地熱供暖大面積推廣的障礙之一。據介紹,由于地熱供暖,尤其是中深層水熱型地熱供暖屬于新興行業,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導致行業魚龍混雜,一些不法企業盜采、偷排地下水,從根本上損害了行業的長遠發展。

            隨著地熱供暖行業的興起,專家建議,急需加強頂層設計,從國家層面完善相關政策。一是加強對全國地熱資源的勘察,指導各地有序集約開發地熱;二是加強對地熱能資源開發利用的扶持政策;三是出臺行業標準,嚴格行業準入,加強對行業發展的規范監管。

            閱讀量:    2017-12-05 09:59:38

             

                  11月23日,由河南省暖通空調冷凍節能協會、中國地源熱泵產業聯盟河南分會主辦,河南省建設工程監督檢測行業協會協辦的 “2017河南省淺層地熱能清潔能源供暖節能減排高峰論壇”在鄭州如期舉行。

                  省發改委、省住建廳、省水利廳、省環保廳等單位相關領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源熱泵產業聯盟名譽理事長汪集旸,中國工程院院士武強,以及從事地熱能和暖通空調清潔能源供暖的科研院所、各大生產廠家、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及房地產開發、建設、監理等單位相關負責人共同出席了本次會議,各位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共同研討地熱能清潔能源供暖的前言技術,展望行業發展前景。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源熱泵產業聯盟名譽理事長汪集旸在會議中作了《大力開發地熱,為霧霾治理和城鄉清潔供暖作貢獻》的主題演講。

                  “資源、能源、災害、環境是當今人類面臨的大問題。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使得包括地熱在內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已成為世界各國能源發展的重要戰略。”汪集旸院士講到,地熱是蘊藏在地球內部的熱量,也是驅動整個地球發生發展的原動力。地熱能資源量巨大,據估算,儲存于地球內部的熱量約為全球煤炭存量的1.7億倍,其中可利用量相當于4948萬億噸標準煤,能滿足人類數十萬年的能源需求。

                  汪集旸院士指出,地熱能能源利用效率高,地熱發電平均利用效率達73%,為太陽光伏發電的5.4倍,風力發電的3.6倍。此外,地熱能還有可靠性強、成本競爭性強、二氧化碳減排、抑制霧霾優勢明顯等優勢。

                   河南省暖通空調冷凍節能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吳剛介紹稱,淺層地熱能可為居民提供清潔取暖、供冷、生活熱水、以及工農業生產等多個方面,目前多地出臺了相應支持政策,鼓勵推廣應用地熱資源。

                  多年來,我國高度重視新能源,尤其是地熱能的開發利用。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 年)》中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清潔可再生能源--地熱能,優化能源結構,到 2020 年,地熱能利用規模達到 5000 萬噸標準煤;推進能源消費革命,制定城鎮綜合能源規劃,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展地熱能供暖。

                  今年1月15日國家能源局發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地熱取暖力度。隨后,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及國土資源部聯合發布《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我國首個地熱產業規劃,是地熱產業發展的里程碑?!兑巹潯?提出,在“十三五”時期,新增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 11億平方米,新增地熱發電裝機容量 500MW。

                  目前,我國多個城市積極探索地熱能的開發和利用,其中,以地熱為主的集中供熱以代替燃煤的河北省雄縣被國家能源局確定為雄縣模式,從而建成華北地區首座無煙城。

                  而同樣,鄭州淺層地熱能潛力也是非常巨大,記者在會議中了解到,鄭州供暖潛力為453.32萬/㎡/Km,制冷潛力為319.23萬/㎡/Km。“推廣清潔能源是能源結構的一場深刻變革,是冬季供暖與環境保護相結合的具體實踐。地熱能作為一種低碳、環保的可再生能源在轉變傳統能源發展方式過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中國工程院院士武強等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河南是能源、人口大省,但節能減排和霧霾治理始終是擺在中原人民面前的大問題。加速能源轉型是當務之急,地熱在其中可以大有作為。

                  目前,我省相繼出臺了《河南省“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和《河南省可再生能源“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合理開發利用地熱能,重點發展淺層地熱能,鼓勵在新建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區開展地源熱泵供暖制冷。我省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全省新增地熱供暖制冷面積3000萬平方米,累計達到5500萬平方米;新增地熱開發量8200萬平方米,地熱總投資約90億元。今年,鄭州、開封、鶴壁、新鄉4城市被列為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根據試點城市的規模大小,中央財政對省會城市每年獎勵7億元、地級市每年獎勵5億元,并且省級層面也配套出臺相應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閱讀量:    2017-11-26 16:59:50

               濟南正式供暖已經10天。隨著供暖的進行,雖然有個別小區存在整體不熱的現象,但總體供暖情況已趨于穩定。記者從熱企獲悉,有些小區為第一年供暖,第一年供暖的具體日期根據合同約定時間來定。對這部分用戶,熱企將根據真正的供暖日期按天數來收取供暖費用。

             

             

              嘗鮮環保地熱,一學校放棄燃煤

            位于黃河南的濟南世紀英華學校原先一直利用燃煤取暖,隨著環保要求的提高,山東德和地熱開發有限公司接手了這個項目。

            山東德和地熱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個地方本身有一種燃煤替代的需求,后來經過科學的物探,并且找專家論證,最終發現這里有地熱資源。后來又通過鉆探打出了兩眼地熱井,并且水溫水量效果還是很不錯的,這個是濟南市區第一個地熱供暖的項目。

            近日,記者來到世紀英華校園旁邊的換熱站,一些收尾工作正在進行。“現在站內整套供熱系統都完工了,而且已經給附近學校注水打壓,水循環連續運行幾天了。”據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站內的熱泵分兩種,一種是電暖,一種是燃氣驅動的,“這個項目熱泵是靠燃氣驅動的。”燃氣一旦接進來馬上就可以實現供熱。

            據記者了解,該項目主要采用地熱取暖。地熱水進泵站之后首先進旋流除渣器除渣,再進除污器,隨后進板式換熱器。依靠整個泵站把地熱水的熱量置換出來,置換出熱量以后,溫度降低的地熱水再通過這個系統把它回灌到回灌井里,“實現取熱不取水。”

            該負責人介紹,取熱不取水的方式不會對地表水造成污染,避免造成沉降,也讓供暖更加清潔環保。“每年可以減少煤炭燃燒200多噸”,該項目將十分環保。

              金糧苑179戶居民,今冬告別供暖孤島

            記者從濟南熱力集團有限公司獲悉,位于濟南歷城區的茗筑華府、泉景隆悅、保利海德公館(三期)三個小區今冬已正式供暖。三個小區供暖面積共計25.64萬平米,2700余戶新用戶從中受益。

            據了解,這三個小區今冬屬第一個集中供熱運行季,為保障供暖運行工作的順利開展,從前期注水調試到正式供暖,濟南熱力集團工作人員時刻關注換熱站運行數據,對于一網、二網的溫度和壓力情況按時進行數據的上報,通過數據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

            濟南熱力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相關要求,第一個運行季的換熱站運行及管理將由施工單位負責,上述三個小區的過濾網沖洗工作都已完成。濟南熱力集團將針對入戶走訪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用戶需求,采取有效的解決方法,保證熱用戶家中的用暖質量。

            除了這些小區,位于歷城區的金糧苑小區將在年底告別“供熱孤島”,用上清潔環保的空氣源熱泵供暖。據介紹,金糧苑小區供熱面積18528.37平方米,合計179戶。由于該小區為老舊小區,供暖管網無法鋪設到小區內,濟南熱力集團根據實際情況加以考慮,積極實施空氣源熱泵項目,滿足居民的用暖需求。

            “該小區為第一年供暖,將按照合同約定的時間供暖。”目前濟南熱力集團正在緊張地進行項目施工。

              漢峪金谷部分寫字樓,預計月底來暖

            24日,在高新區漢峪金谷辦公的市民梁女士告訴記者,濟南市從11月15日開始進入法定的供暖日期,“但是在漢峪金谷的暖氣卻遲遲沒有來。”天氣越來越冷,希望濟南熱力能夠早日供暖。

            據濟南熱力集團客服人員答復,漢峪金谷A2-5、A2-6、A3-3商業辦公樓于2016年與濟南熱力集團簽訂開戶協議,協議約定供熱時間為2017年12月25日。由于漢峪金谷A2-5、A2-6、A3-3為第一年供熱,濟南熱力集團需將管網調節平衡后,陸續對其進行供熱。結合目前管網調節情況,預計漢峪金谷A2-5、A2-6、A3-3于11月底進行供熱。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僅在漢峪金谷辦公的梁女士有著這樣的疑問,第一年加入集中供暖的小區市民很多也有著這樣的疑問。今年省城還將有明湖東區、長盛南區等多個老舊孤島小區加入集中供暖。這些居民心里也有疑問,“為什么我們這些小區不能在11月15日供暖?”據省城一家熱企的負責人介紹,“在供暖熱線中,很多新加入小區的居民咨詢供暖時間。”該負責人表示,第一年供暖小區的具體供暖時間要“根據供暖合同來確定”。

            很多新加入供暖的單位和小區,“受換熱站、供熱管網的施工等因素限制”,不能在11月15日進行供暖,“不過供暖的時間都會在合同約定的時間內。”一位熱企負責人解釋,第一年加入供暖的市民,“暖氣費也是從實際供暖的那一天才開始計算的,不會出現多交暖氣費而少供暖的現象。”

            閱讀量:    2017-11-25 10:08:17

                  地熱能是由地殼抽取的天然熱能,這種能量來自地球內部的熔巖,并以熱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發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內部的溫度高達攝氏7000度,而在80至100公哩的深度處,溫度會降至攝氏650度至1200度。透過地下水的流動和熔巖涌至離地面1至5公哩的地殼,熱力得以被轉送至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溫的熔巖將附近的地下水加熱,這些加熱了的水最終會滲出地面。運用地熱能最簡單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這些熱源,并抽取其能量。

                   從人類很早以前就開始利用地熱能,例如利用溫泉沐浴、醫療,利用地下熱水取暖、建造農作物溫室、水產養殖及烘乾谷物等。但真正認識地熱資源并進行較大規模的開發利用卻是始於20世紀中葉。

                  地熱能的利用可分為地熱發電和直接利用兩大類。地熱能是來自地球深處的可再生熱能。它起源於地球的熔融巖漿和放射性物質的衰變。地熱能是指其儲量比目前人們所利用的總量多很多倍,而且集中分布在構造板塊邊緣一帶、該區域也是火山和地震多發區。如果熱量提取的速度不超過補充的速度,那麼地熱能便是可再生的。地熱能在世界很多地區應用相當廣泛。據估計,每年從地球內部傳到地面的熱能相當於100PW/h。不過,地熱能的分布相對來說比較分散,開發難度大。

                   據美國地熱資源委員會(GRC)1990年的調查,世界上18個國家有地熱發電,總裝機容量5827.55兆瓦,裝機容量在100兆瓦以上的國家有美國、菲律賓、墨西哥、義大利、新西蘭、日本和印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熱資源也很豐富,但開發利用程度很低。主要分布在云南、西藏、河北等省區。除以上利用外,從熱水中還可提取鹽類、有益化學組分和硫磺等。

            閱讀量:    2017-11-19 09:36:18

                   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今年印發的《河北省“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我省將推進石家莊平山、張家口赤城等7個區域的地熱旅游資源開發,到2020年全省實現地熱種植30000畝,地熱養殖3200畝,接待地熱旅游6000萬人次/年。

              《規劃》提出,我省將積極推進煤炭去產能。強化政策引導,推動地質條件復雜、開采難度高、安全隱患大的煤礦退出市場,依法關閉長期虧損、運營困難和非機械化生產的落后煤礦,到2020年壓減煤炭產能5100萬噸。今年,保定、廊坊禁煤區實現電煤、集中供熱和原料用煤外燃煤“清零”,到2020年張家口、承德、秦皇島、保定基本形成“無煤市”。到2020年,平原農村采暖散煤基本清零、山壩等邊遠地區采暖散煤控制在800萬噸以內。

              推進煤礦企業整合,推動生產集約化,到2020年煤炭開采企業控制在10家以內、煤礦數量60處左右。合理確定煤礦產能,打擊超能力開采行為,煤炭產能、產量分別保持7000萬噸、6000萬噸水平。

              在減少用煤的同時,推廣地熱利用。以保定、承德、廊坊等地熱資源條件優越的市為重點,打造1-2個北方地熱溫室示范基地。以環京津地區等區位優勢明顯的城市為重點,推進石家莊平山、張家口赤城、秦皇島北戴河、承德避暑山莊、保定白洋淀、邯鄲古城、唐山菩提島等區域的地熱旅游資源開發。在保定博野等地規劃建成若干地熱梯級綜合利用示范工程。到2020年全省實現地熱種植30000畝,地熱養殖3200畝,接待地熱旅游6000萬人次/年。

              推動有條件的城鎮地區優先發展地熱集中供暖,“十三五”期間全省地熱供暖面積新增1.3億平方米。發展新型熱源。適度建設大型燃氣熱電、燃氣鍋爐等集中供熱工程,示范推廣電蓄熱鍋爐、空氣源熱泵等集中供熱設施。依托大型公用建筑、商業設施、開發區、居民區等,建設一批樓宇式或區域分布式燃氣供熱工程。合理布局生物質熱電聯產,支持發展醇基燃料等生物質供熱鍋爐。加快核小堆項目前期工作,力爭國家首個示范項目落地我省。

              完善城鄉居民用氣設施。改造完善城鎮配氣管網,擴大覆蓋范圍,到2020年管道天然氣覆蓋率達95%以上。在管網難以覆蓋區域,積極推進液化天然氣(LNG)、壓縮天然氣(CNG)、液化石油氣(LPG)直供,優先保障民生用氣。結合氣代煤工程,建設和完善天然氣儲氣調峰設施。推進國家級戰略儲氣庫建設,加快唐山LNG接收儲氣站、滄州LNG接收儲氣站等調峰設施建設,建設地方應急調峰設施。在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方面,按照“同步推進、適度超前”原則,以高速公路服務區、京津冀城際連接通道、省內城際公路等為重點,因地制宜推進城區充電設施建設,逐步形成快速充電服務網絡;到2020年基本建成車樁相隨、智能高效的充電設施體系,形成2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服務能力。

            閱讀量:    2017-11-19 09:21:05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后 11-20 頁]    共 195 條記錄, 5 條 / 每頁, 共 39 頁
            回頂部
            Copyright ? 保定順昌鉆井工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備09005600號-1    網站制作三金網絡     

            冀公網安備 13060602001113號

            国内无码_a级黄色毛片_2019亚洲中文字幕_免费啪视频观在线视频
            <mark id="lvncx"></mark><wbr id="lvncx"></wbr>

            1. <i id="lvncx"></i>

                  1. <ol id="lvncx"><tr id="lvncx"></tr></ol>

                    <small id="lvncx"></sm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