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郵箱:
- 863578962@qq.com;shunchangzj@sina.com
服務熱線:
- 0312-6123123
- 13703221780
公司傳真:
咨詢QQ:
863578962
活動現場
6月30日上午,由河北省煤田地質局主辦、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第二地質隊承辦的環渤海(唐山海港)干熱巖地熱資源勘查工作階段成果發布暨干熱巖開發研究示范基地建設學術研討會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召開。河北省煤田地質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大虎、河北省煤田地質局副局長張貴雙、中國工程院院士武強等出席發布會并講話。
發布會現場
本次發布會旨在及時向社會公布馬頭營凸起區干熱巖項目最新的勘查成果,積極推進環渤海地區首個干熱巖開發利用技術集成研究示范基地建設,形成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的良好示范效應,助力京津冀地區能源結構調整和大氣環境治理。
據發布會上介紹,日前由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組織、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第二地質隊施工的河北省唐山市馬頭營凸起區干熱巖科學探測孔在3965米深處鉆獲了溫度為150℃的干熱巖。這是目前京津冀地區鉆獲埋藏最淺的干熱巖資源,實現了我國中東部地區干熱巖勘查的重大突破。一個儲量大、溫度高、埋藏淺的地熱能源儲備寶庫被揭開面紗。這對于我省乃至京津冀地區優化能源結構、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將發揮積極的支撐作用,對于京津冀乃至環渤海地區干熱巖勘查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河北省煤田地質局副局長張貴雙主持會議
張貴雙介紹,該項目鉆獲的干熱巖資源可直接應用于發電、供暖、種養植、旅游休閑等,實現地熱資源梯級綜合利用,應用范圍十分廣泛。
河北省煤田地質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大虎致辭
王大虎表示:“接下來將通過進一步的探索和實踐,為京津冀地區乃至全國干熱巖資源開發利用發揮積極的示范作用,打造一個可復制可推廣的全國樣板。”
會上,武強介紹了河北省唐山市海港經濟開發區干熱巖地熱資源勘查工作階段性成果。他表示,今后如在該區域進行干熱巖資源的開發利用,除了具有資源優勢外,還具有較強的區位優勢和需求優勢,必將會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施工現場
據悉,在此之前,我國在青海等西部地區發現了較為豐富的干熱巖資源。不同于這些地區,唐山馬頭營凸起區干熱巖科學探測孔地處環渤海經濟圈核心位置、河北沿海經濟帶中心區域,產業基礎雄厚,經濟較為發達。接下來,河北省煤田地質局計劃依托環渤海(唐山海港)干熱巖地熱資源勘查工作階段成果,建設環渤海(唐山海港)干熱巖開發研究示范基地,同時開展干熱巖資源開發理論與勘查技術體系研究,為今后該區域干熱巖資源開發利用奠定堅實基礎。
發布會結束后,與會專家領導及企業代表對環渤海干熱巖地熱資源潛力進行遠景分析評價,并就下一步開發利用進行研討。據分析,經本次勘查工作,不僅探獲了該區深部地層及地溫資料,還初步估算了干熱巖遠景資源量,提出了區域干熱巖成因機理模式,為科學、合理部署本區后續干熱巖勘查與開發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京津冀乃至環渤海地區干熱巖勘查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干熱巖巖心
6月16日,在云南省綠色能源國際論壇(2019)上,來自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3位院士,圍繞綠色能源領域的多個議題、多個角度展開新技術、新應用、新方向的探討和展望。
地熱能源利用不容忽視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化集團原副總經理曹耀峰介紹,地熱能是指能被人類所利用的地球內部的熱能,具有總量豐富、分布廣泛,綠色低碳等特點。2017年,我國《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印發實施,這是我國歷史上首次頒布地熱開發利用的專項規劃,也是我國地熱產業發展的里程碑事件。
目前,距地表2000米內儲藏的地熱能為2500億噸標準煤;全國地熱可開采資源量為每年68億立方米,所含地熱量為973萬億千焦耳?,F在的主要形式為地熱直接利用(如,溫泉)、地熱發電和干熱巖;利用規模上,目前我國位居世界首位,并以每年近10%的速度穩步增長。
曹耀峰表示,“十三五”期間,地熱還將大量替代標煤,這將極大減少碳排放。在產業布局中,正推動示范工程帶動區域發展。目前,形成了以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區等地熱供暖(制冷)案例,充分證明了地熱項目規模不斷提升的現狀。
不過,地熱能的發展也面臨許多挑戰。比如,地熱管理體制機制的建立健全、完善立法機制、明確責任主體等。
可再生能源應用新技術需要突破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譚天偉以《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補驅動綠色生物煉制》為主題發表的演講中提出,生物煉制能夠將生物轉化為一系列產品和能源的可持續過程,產品包括食物、飼料、材料和化學品,能源包括電力、燃料和熱力??稍偕茉措娏?、熱能與生物煉制過程具有較高匹配度,諸如太陽能蒸汽驅油技術、可再生能源用于生物質煉制熱能供應,以及二氧化碳固定和還原提供驅動力,聯合利用可再生能源進行鄉村地區供暖、供能等,這對助力鄉村地區能源平衡具有積極意義。
但是,化學工業和生物質煉制過程同樣需要消耗能源。因此,譚天偉表示,可再生能源應用新技術需要突破,以推動高效儲能載體和儲能技術的開發,可構建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補系統模式和生物煉制系統耦合。其中,太陽能作為可再生能源應用的一個重要分支,已經在低溫熱應用領域實現了規?;l展,高溫熱利用主要應用于熱發電。
創建能源有序轉化新方法
能源問題是當前世界各國所面臨的重要問題,是基礎學科也是前沿學科,與國家戰略休戚相關。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郭烈錦表示,通過能源有序轉化這一基礎科學研究,可以創建能源有序轉化的新理論與新方法,實現能源科學的跨越式發展,并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將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為此,郭烈錦在當天《能源,“有序”轉化,回歸自然》的演講中,從一次能源生產、能源加工轉化、能源環保節能、能源裝備制造等方面,對現有能源行業產業鏈情況,以及能源清潔高效利用面臨的科學和技術挑戰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同時,圍繞“能源有序轉化”系統講述了能源交叉和集成創新的構想,并以煤炭超臨界水制氫、太陽能—制氫及碳氫燃料為示例,展示了“水—空氣—能源”的創新方向和路線。
聲音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合作局處長申洪:
推動構建東南亞能源互聯網
“能源清潔發展與轉型是東南亞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合作局處長申洪日前接受本報采訪時說,為應對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東南亞需要加快推動能源轉型,構建東南亞能源互聯網,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地區能源電力需求,這符合區域共同利益。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成立于2016年,是由致力于推動世界能源可持續發展的相關企業、組織、機構和個人等自愿組成的國際組織,也是中國在能源領域發起成立的首個國際組織,其宗旨是推動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經過三年的發展,合作組織會員首超600家,數量達到602家,遍及5大洲85個國家和地區,并在全球設立7個區域辦公室和36個聯合辦事處,國際影響力、行動力顯著提升。
東南亞作為世界第三大人口區域、第六大經濟體,是當前世界最活躍的經濟中心之一。地理上,向南毗鄰大洋洲,東西分別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是亞洲和全球能源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數據顯示,2015年東南亞地區有1.07億無電人口,在部分國家和地區,仍大量使用柴薪,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面臨巨大挑戰。同時,東南亞區域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增長。2015年東南亞地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達14億噸,較2000年增長87%。
上述組織認為,推動世界能源轉型,就是要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實質是“智能電網+特高壓電網+清潔能源”,是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大范圍配置、高效利用的重要平臺。
申洪表示,構建東南亞能源互聯網,是東南亞清潔能源發展的關鍵。構建方式可以是集中式和分布式并舉,滿足多樣化供電需求。其中,集中在印尼加里曼丹島、泰國、柬埔寨和緬甸建設4個太陽能基地,在緬甸、泰國、越南、印尼加里曼丹島沿海建設6個風電基地,總技術可開發量2200億千瓦時。在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湄公河和加里曼丹建設大型水電基地,技術可開發量約1.2億千瓦。分布式開發為解決無電人口,在位置偏遠、人口稀疏的海島等地區,利用分布式電源迅速提高電力可及率。
按照雙邊、多邊、次區域、區域分階段構建東南亞電網,建設成為連接中國、南亞的樞紐,為實現東南亞電力市場和能源共同體提供基礎支撐。預計到2035年,各國通過雙邊、多邊互聯,初步建成東南亞區域電網,形成中南半島、馬來群島西部、馬來群島中部、馬來群島東部四個次區域電網,實現區域內電網互聯互通。為實現這一目標,申洪建議東南亞地區各國聯合開展跨國規劃研究,推動跨國合作;開展能力建設和信息共享;積極開展示范項目,促進投資,落實區域能源互聯網發展規劃等。
在“一帶一路”建設框架下,中國已與越南、老撾、緬甸等多個周邊國家實現輸電線路互聯與電力交易。
近日,雄安新區首份地熱資源的勘查評價報告出爐。
雄安新區是我國中東部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條件最好的地區。為支撐服務雄安新區綠色低碳發展,依靠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河北省自然資源廳、河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四方協調聯動機制,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了雄安新區地熱清潔能源調查評價,近日,率先完成了容東片區地熱資源勘查,評價精度總體達到控制級別,可以作為該區域能源規劃和地熱礦權設置的基礎科學依據。
勘查評價結果顯示,一是容東片區深部水熱型地熱資源賦存條件較好,年可采量折合標準煤3.71萬噸,供暖總能力約300萬平方米。建議采用大區塊集中采灌模式,合理布設井間距,科學開發深部地熱資源。二是容東片區普遍適宜淺層地熱能的開發利用,公共建筑、大型商業建筑和小型單體建筑供暖(制冷)可積極推廣應用地源熱泵供暖制冷。三是科學開發利用地熱資源,采用“取熱不取水、全封閉回灌”先進技術工藝,不會引起環境問題。四是可發揮地熱資源易儲存、可調節的優勢,構建以地熱能為基礎的多能互補彈性供應系統,提高綜合供能保證程度。五是建議加強地熱資源監管能力建設,建立完善的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動態監測網,支撐地熱資源可持續開發。
下一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將瞄準打造地熱資源利用全球樣板的目標,以探測深部地熱資源開發的第二空間為重點,繼續拓展雄安新區三大地熱田整裝勘查和重點規劃建設區地熱資源評價,并進一步提出因地制宜的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建議,支撐雄安新區能源規劃和地熱資源可持續高效開發。
一、溴泉
溴泉是指在1升水中溴的含量大于25mg的礦泉。溴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無論用于理療、沐浴或飲療,都具有鎮靜和調節中樞神經的作用,適用于神經官能癥、失眠癥、更年期綜合癥、植物神經紊亂癥、神經痛、高血壓等癥。禁忌癥為:代償功能障礙性心血管病、出血性體質、肺結核、急性發熱疾病、急性炎癥等。二、氟泉
氟泉是指在1升水中氟的含量等于或大于2mg的礦泉。氟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人體攝人適量的氟,有利于鈣和磷的利用及在骨骼中沉積,可加速骨骼的形成,增加骨骼的硬度。而缺氟或攝入過量的氟,都會造成不良后果,如骨質松脆、易骨折或發生齲齒和斑釉牙、骨硬化癥等。氟對牙齒及骨骼的形成和結構以及鈣和磷的代謝均有重要作用,適量的氟能被牙釉質中的羥磷灰石吸附,形成堅硬質密的保護層,發揮防齲齒作用。所以,長期缺氟易發生齲齒,兒童尤為突出。老年人缺氟會影響鈣和磷的作用,可導致骨質松脆,發生骨折,補充氟后對上述疾病有防治作用。
北京小湯山溫泉為氟硅理療養熱礦泉,據小湯山療養院多年的醫療經驗,小湯山溫泉對關節病、皮膚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有特殊功效,對運動損傷也有較好的輔助療效。三、硫化氫泉
硫化氫泉是指在1升礦水中含有硫化氫等于或高于2mg的礦泉。根據其濃度不同,可分為低濃度泉(<50mg/L)、中濃度泉(50~100mg/L)、高濃度泉(>100mg/L)。主要用于理療和沐浴,對治療皮膚病、風濕癥、痛風等有良好療效。同時可治療心血管系統、末梢血管系統、神經系統、肢體運動器官、婦科等病癥。當治療心血管系統病癥時,硫化氫的合適濃度為50~100mg/L;當治療末梢血管系統、神經系統、肢體運動器官、婦科等病癥時,其合適濃度為250mg/L。四、偏硼酸泉
偏硼酸泉是指在1升礦水中含有偏硼酸等于或高于50mg的礦泉。水中的硼多以偏硼酸(HBO2)或硼酸(H3BO3)表示。硼酸是一種弱酸,在0℃時水中溶解度為2.6g/100g水,在107℃水中溶解度為37g/100g水。由于它能抑制霉菌的生長,常用作醫藥消毒劑來處理患處,特別是洗滌眼睛。用于溫泉浴療時能消毒殺菌:對皮膚科疾病,婦科疾病、運動系統疾病,有一定的功效。但硼水不能內服,內服對人體有害。關于硼泉的醫用熱礦泉水的臨床應用,尚待積累資料進一步探討。五、氯化鈉泉
氯化鈉泉的浴療作用:
(1)由于氯化鈉刺激皮膚,引起皮膚血管擴張,因而改善血液循環,旺盛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促進炎癥滲出物的吸收,助長組織新生。浴時鹽類結晶附著皮膚形成保溫層,限制體溫放散,故有顯著的溫熱感。浴后可保溫1小時以上,這也是與一般溫浴不同的特點。
(2)由于溫熱和鹽類共同刺激皮膚神經、反射性地對體內各系統的機能產生良好的影響。
①促進新陳代謝增加尿和尿素的排出量,減低血糖,增加白細胞;
②鎮靜神經,調整植物神經的緊張性;
③改善體質,特別是對虛弱兒童有良好的效果;
④有鎮痛、消炎和脫敏作用;
⑤調整內分泌腺功能。
(3)高濃度氯化鈉泉具有比重高和浮力大的特點,利用它進行自動或他動的水中肢體活動,能加速關節機能的恢復,緩解肌腱的攣縮,軟化瘢痕組織,故對運動系統疾病有良好的效果。
(4)氯化鈉泉浴用適應癥:濕疹、牛皮癬、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癥、慢性胃炎、胃酸減少癥、慢性膽囊炎、神經痛、神經炎、神經衰弱、婦科慢性附件炎、不孕癥、更年期綜合癥、創傷、下肢潰瘍、外傷后遺癥、慢性風濕痛、骨關節病、糖尿病、肥胖病、靜脈炎等。
對胃粘膜有輕度剌激,可促進胃液分泌與胃運動功能,并剌激胰腺分泌,有利膽作用。飲用高濃度(10~15%)氯化鈉泉時,相反起抑制胃液分泌作用,可用于治療慢性胃炎、胃液減少癥。值得提醒的是,氯化鈉泉如濃度過高(15%以上),應稀釋后使用。六、鍶泉
鍶泉是指在1升水中鍶的含量等于或大于10mg的礦泉。鍶是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鍶可降低人體對鈉的吸收,有利心血管的正?;顒?,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鍶水對便秘、腸胃疾病、口腔潰瘍、齲齒、腰腿病、風濕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癥有減輕和消除療效。七、硅酸泉
硅酸泉是指在1升水中偏硅酸的含量等于或大于50mg的礦泉。偏硅酸是機體生長的一種必要元素,是哺乳動物和高等有機物正常生長和骨骼鈣化不可缺少的,也是生命不可缺少的元素。浴用時硅酸接觸皮膚給人們以肥皂和類似脂肪樣感覺,對皮膚及粘膜有清凈洗滌消退作用。飲用可調節代謝及促進胃腸消化功能。硅酸泉的浴用適應癥:濕疹、牛皮癬、蕁麻疹、瘙癢癥、陰道炎、附件炎等婦女生殖器官粘膜疾病等。
禁忌癥為:結核、心血管系統功能障礙疾病、腦血管硬化、腫瘤、甲亢等。注:以上資料為礦泉水資深老專家提供,僅供參考。
2019年5月25日,中國工程院重點咨詢研究項目“深部礦產和地熱資源共采戰略研究”啟動會在北京科技大學會議中心召開。中國工程院蘇義腦、顧大釗、蔡美峰、王思敬、陳毓川、多吉、彭蘇萍、袁亮、李根生、武強、陳湘生、毛景文院士,中國科學院何滿潮院士,中國工程院一局王振海巡視員、宗玉生處長,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長孫友宏,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長張來斌,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長葛世榮,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周福寶等專家學者出席會議。
該項目由蔡美峰院士擔任項目負責人,多吉院士、毛景文院士、陳湘生院士、唐春安教授分別擔任課題負責人。蔡美峰院士對項目總體實施方案進行了詳細匯報,包括項目研究內容、課題設置、研究計劃及預期成果等,各課題分別匯報了相關研究任務和目標。
與會院士、專家對項目研究內容進行了熱烈的交流和研討,充分肯定了項目的前瞻性、戰略性、創新性,對項目提出“國家層面”、“戰略高度”、“國際視野”、“創新思維”的高層次要求。探索深部礦產與地熱資源共采面臨的難題,開辟安全、綠色、高效的開采新理論、新技術、新途徑,將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兩個重要支柱--資源和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來自西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深圳大學、安徽理工大學、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技術研究院、北京中煤礦山工程有限公司等相關高校和企業的專家100余人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