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郵箱:
- 863578962@qq.com;shunchangzj@sina.com
服務熱線:
- 0312-6123123
- 13703221780
公司傳真:
咨詢QQ:
863578962
東營網訊 截至今年四月中旬,油田已投產運行地熱余熱項目22個,其中14個用于供暖,共實現新增和替代供暖(制冷)面積119萬平方米,相當于植樹100余萬棵。4月12日,記者從勝利石油管理局了解到,目前油田地熱余熱開發已納入地熱能國家“十三五”規劃,下一步地熱余熱開發除了用于供暖外,還將用于溫泉、養殖、生產等多方面。
油田地熱和污水余熱利用類型多樣,淺層、中層、深層各有不同的用處,開發多年以來,油田地熱余熱實現年代油7376噸、代氣1378萬立方米、節電407萬千瓦時,成為油田綠色低碳發展的十大業務品牌之一,助力油田走上了清潔發展、綠色發展的快車道。
在高速發展的勢頭下,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國土資源部聯合發布了《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勝利油田地熱余熱開發利用被納入其中,按照規劃,“十三五”期間油田將建設地熱余熱項目87個(余熱項目56個,地源熱泵項目21個,地熱項目10個),實現民用地熱余熱供暖(供冷)面積1029萬平方米,實現工業油氣集輸系統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油田燃油、燃氣量60%。 “在利用地熱余熱供暖方面,油田已開發多年,技術相對成熟,今冬供暖季,景苑項目污水溫度為53℃,供暖供水溫度為46℃,回水溫度達38℃,光明苑小區室內溫度達到了18℃以上,下一步,油田地熱余熱將作用于更多的地方。”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油田的地下除了有石油,還有豐富的地熱資源,這種資源既環保又節能,今后地熱余熱將不僅僅用于供暖,還將為溫泉輸送熱水、為蔬菜大棚輸送熱源、為代氣項目輸送熱能,實現地熱余熱全面發展。 (記者 閆雯雯)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已是當今時代主題之一。作為可再生清潔能源,地熱能已納入“十三五”能源規劃,地熱發電前景廣闊。地熱發電作為無排放、無消耗的穩定能源,在中國有著較為先進陸上油氣鉆采技術和設備的情況下,可以成為我國地熱發電的有力后盾。
由于傳統化石能源的日益緊缺,人們對能源安全、氣候變化的擔憂與日俱增。長期不被人重視的地熱能,其作為蘊涵著巨大能量的一種可再生清潔能源,如今終于走向臺前。是的,“中國地熱利用迎來了發展的‘第二個春天’。”
地熱能是一種綠色低碳、可循環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儲量大、分布廣、清潔環保、穩定可靠等特點,是一種現實可行且具有競爭力的清潔能源。據科學網此前報道消息,相對于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地熱是唯一不受天氣、季節變化影響的可再生能源。安全方面,核電存在核泄漏風險,水電存在引發地震的爭論和不可避免的環境問題,而地熱則不存在這些問題。
據報道,當前全國336個地級以上城市淺層地熱能年可開采資源量折合7億噸標準煤;全國水熱型地熱資源量折合1.25萬億噸標準煤。到2015年底,全國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達到3.92億平方米,水熱型地熱能供暖面積達到1.02億平方米。據介紹,到2020年,地熱能年利用總量相當于替代化石能源7000萬噸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1.7億噸,節能減排效果顯著。
近幾年,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地熱能已經成為能源型、技術型資源。目前我國用戶供暖末端以散熱器、地板輻射采暖為主、所需熱源溫度與地熱資源溫度相當、資源側與需求側匹配良好。尤其是河北省雄縣,地熱供暖已覆蓋其縣城范圍的95%、供暖總面積超過450萬平方米,成為業內研究地熱供暖模式的標桿樣本。
在中國出臺的第一份地熱發展五年規劃《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中已明確,按照當前政策導向,優先開發淺層地熱能資源已成為既定方針,這也決定了未來一段時期,通過地源熱泵技術實現地熱能供暖將成為行業主流。其中包括,大力推廣淺層地熱能利用加強地熱資源評價技術、高效換熱技術、中高溫熱泵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發,以及建設一批中低溫發電和干熱巖發電項目。
同時,將按照“集中式與分散式相結合”的方式推進水熱型地熱供暖,目前,淺層和水熱型地熱能供暖(制冷)技術已基本成熟。并探索建立地熱能開發的特許經營權招標制度和PPP模式,并且將放開城鎮供熱市場準入限制,引導地熱能開發企業進入城鎮供熱市場。很快,在今年4月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可再生能源供熱的意見》中再次強調,地熱能供暖位列重點推廣的供熱類型之一,引發社會關注。
政策的引導將極大地推進地熱能的發展,地熱能也有可能成為中國“十三五”期間增長最迅速的可再生能源。據相關人士分析,“十三五”期間如果有5%的供暖通過地熱實現,蘊含的商機將超過百億元。初步估算,“十三五”期間,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可拉動投資約1400億元,水熱型地熱能供暖可拉動投資約800億元,地熱發電可拉動投資約400億元,合計約為2600億元。
隨著相關扶持政策的逐漸明朗,行業景氣度將不斷提升,相關企業將充分享受政策帶來的紅利。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國家“十一五”首次把風能、太陽能列入了五年規劃,10年來風能的裝機容量增長了103倍,太陽能增長了635倍,今年“十三五”地熱能也被列入五年規劃,地熱能的發展前景是不可限量的,地熱能開發黃金時代的到來值得期待。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已是當今時代主題之一。作為可再生清潔能源,地熱能已納入“十三五”能源規劃,地熱發電前景廣闊。地熱發電作為無排放、無消耗的穩定能源,在中國有著較為先進陸上油氣鉆采技術和設備的情況下,可以成為我國地熱發電的有力后盾。
地熱能正迎來新拐點2020年目標產值將達千億
由于傳統化石能源的日益緊缺,人們對能源安全、氣候變化的擔憂與日俱增。長期不被人重視的地熱能,其作為蘊涵著巨大能量的一種可再生清潔能源,如今終于走向臺前。是的, “中國地熱利用迎來了發展的‘第二個春天’。”
地熱能是一種綠色低碳、可循環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儲量大、分布廣、清潔環保、穩定可靠等特點,是一種現實可行且具有競爭力的清潔能源。據科學網此前報道消息,相對于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地熱是唯一不受天氣、季節變化影響的可再生能源。安全方面,核電存在核泄漏風險,水電存在引發地震的爭論和不可避免的環境問題,而地熱則不存在這些問題。
據中國網此前報道,當前全國336個地級以上城市淺層地熱能年可開采資源量折合7億噸標準煤;全國水熱型地熱資源量折合1.25萬億噸標準煤。到2015年底,全國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達到3.92億平方米,水熱型地熱能供暖面積達到1.02億平方米。據介紹,到2020年,地熱能年利用總量相當于替代化石能源7000萬噸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1.7億噸,節能減排效果顯著。
近幾年,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地熱能已經成為能源型、技術型資源。目前我國用戶供暖末端以散熱器、地板輻射采暖為主、所需熱源溫度與地熱資源溫度相當、資源側與需求側匹配良好。尤其是河北省雄縣,地熱供暖已覆蓋其縣城范圍的95%、供暖總面積超過450萬平方米,成為業內研究地熱供暖模式的標桿樣本。
在中國出臺的第一份地熱發展五年規劃《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中已明確,按照當前政策導向,優先開發淺層地熱能資源已成為既定方針,這也決定了未來一段時期,通過地源熱泵技術實現地熱能供暖將成為行業主流。其中包括,大力推廣淺層地熱能利用加強地熱資源評價技術、高效換熱技術、中高溫熱泵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發,以及建設一批中低溫發電和干熱巖發電項目。
同時,將按照“集中式與分散式相結合”的方式推進水熱型地熱供暖,目前,淺層和水熱型地熱能供暖(制冷)技術已基本成熟。并探索建立地熱能開發的特許經營權招標制度和PPP模式,并且將放開城鎮供熱市場準入限制,引導地熱能開發企業進入城鎮供熱市場。很快,在今年4月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可再生能源供熱的意見》中再次強調,地熱能供暖位列重點推廣的供熱類型之一,引發社會關注。
政策的引導將極大地推進地熱能的發展,地熱能也有可能成為中國“十三五”期間增長最迅速的可再生能源。據相關人士分析,“十三五”期間如果有5%的供暖通過地熱實現,蘊含的商機將超過百億元。初步估算,“十三五”期間,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可拉動投資約1400億元,水熱型地熱能供暖可拉動投資約800億元,地熱發電可拉動投資約400億元,合計約為2600億元。
隨著相關扶持政策的逐漸明朗,行業景氣度將不斷提升,相關企業將充分享受政策帶來的紅利。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國家“十一五”首次把風能、太陽能列入了五年規劃,10年來風能的裝機容量增長了103倍,太陽能增長了635倍,今年“十三五”地熱能也被列入五年規劃,地熱能的發展前景是不可限量的,地熱能開發黃金時代的到來值得期待。
地球是巨大的熱庫,地球核心的溫度達3000℃。地熱是地球內部熱源穿過地殼傳遞的熱量。在地殼板塊構造邊緣地熱資源最豐富。地熱資源是可以反復利用的清潔能源。1904 年意大利拉德瑞羅建第一座利用地熱電站以來,全世界掀起建地熱電站高潮。美國、菲律賓、印尼、墨西哥、新西蘭、冰島是利用地熱規模較大的地方。
地熱資源
我國地熱資源豐富。2010 年我國利用地熱的設備規模僅次于美國占世界第二,地熱能利用量居世界第一。區域采暖和洗浴療養占我國地熱利用總量八成以上。水產養殖、地熱溫室等利用方式開始在我國起步。
溫泉資源
拉薩西北的羊八井盆地是地質構造形成的地熱富集區。盆地西北念青唐古拉山南緣斷裂和東南唐古拉山山前斷裂是地球深部熱源向上聚集的通道,在地表形成溫泉、間歇噴氣井和熱水塘。1976 年我國第一臺大型地熱發電站在羊八井建成。
羊八井
地表水下滲受熱,形成地下熱水和熱氣。地下熱水和熱氣沿斷層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形成溫泉、熱水湖和沸泉。我國北方溫泉下限溫度20℃,南方溫泉下限溫度25℃。
地熱資源
溫泉含有豐富的化學成分。按照化學成分,溫泉有碳酸泉、硫酸泉、氯化鈉泉、氡泉等類型,大都有理療功能。碳酸泉是消暑飲料,可以促進胃腸黏膜血液循環,增加胃酸。重碳酸鈉泉可以中和胃酸,治療慢性胃炎,促進胰腺分泌,幫助脂肪和淀粉消化。硫酸泉中含硫酸鎂或硫酸納,有下瀉作用,可以促進膽汁排泄。氡泉可以促進新陳代謝,調整心血管功能,刺激內分泌腺,鎮靜止痛。
溫泉資源
溫泉在旅游、休閑和療養方面有不可替代的價值。西安華清池,廣東從化,鞍山湯崗子,巢縣半湯,都是著名的旅游和療養勝地。福州溫泉區面積5000 平方千米,水溫50~80℃,是城市一寶。
近日,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114地質大隊,在遵義市播州區尚嵇鎮烏江地熱勘探井施工現場,成功打出了省地礦局今年的第15口溫泉井,出水溫度高達46℃。
對這口地熱溫泉井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將拉動當地觀光、洗浴等行業發展,促進當地的旅游產業向低碳、環保、綠色邁進。
資料圖片
2013-2016年,貴州省地礦局承擔了貴陽市、遵義中部、貴定-昌明、畢節中東部、貴安新區、銅仁西部6個片區地熱水資源整裝勘查,勘查面積2.1萬平方千米,提交地熱水資源可開采資源1.25億立方米/年;初步掌握了我省地熱資源分布規律。
今年,貴州省地礦局已累計實施溫泉(地熱)井施工29眼。其中,已完成了石阡縣湯山、凱里市三棵樹、納雍縣董地1號、仁懷市魯班等地熱井施工15眼,正在施工鐘山區周家寨、烏當奶牛場等地熱井14眼。
貴州溫泉資源豐富
貴州是我國溫泉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之一,根據2016年全省旅游資源大普查資料,全省9個市(州)及貴安新區的72個縣(市、區)均有溫泉(地熱)分布,共有溫泉(地熱)264處,優良級資源達77處。其中,自然涌出溫泉91處,地熱流體資源量2868.35萬立方米/年;人工鉆井溫泉170多處,地熱流體資源量4839.27萬立方米/年。